为主动适应高等教育数字化转型,全面提升教师队伍业务素养、数字素养及教学创新能力,3月20日下午,我校邀请教育部本科教学评估专家、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王超学教授来校做“Deepseek赋能高等教育:从教学革新到学术生态重构”专题讲座。教务处处长黄同、商学院院长睢党臣及200余名教师代表参加讲座并围绕人工智能时代的效率跃升与人文坚守展开深入探讨。讲座由商学院大数据管理与应用专业教研室主任马江主持。

讲座现场
此次讲座围绕五个核心方面展开,一是高等教育的机遇与挑战。王超学教授指出,在全球数字化浪潮下,高等教育既面临提升教学效率、优化资源配置的机遇,也需应对学术伦理重构、技术应用边界等挑战。他强调,人工智能技术将成为推动教育创新的重要驱动力;二是Deepseek的技术内核与高校适配性。王超学教授细解析了Deepseek大模型的多模态数据处理、自适应学习算法等技术特性,并结合实际案例,展示了其在个性化教学、跨学科科研协作中的适配性与应用潜力;三是高校数智化转型的四维实践。王超学教授从备课革命、课堂互动升级到课程思政融合与科研突围实战等四个维度阐述了数据驱动决策在提升管理效率、优化资源配置中的重要作用;四是构建智能学术生态新图景。王超学教授描绘了未来智能学术生态的愿景,包括Deepseek本地化部署保障数据安全、AI导师辅助科研文献分析、AI加速科研产业闭环、技术开发的校企共生等从经验驱动到数据驱动的创新模式,为高等教育智能化转型提供了新思路;五是伦理反思与教师角色进化。他强调,应构建人机协同教学模式,AI不是对手,而是最佳配角;教师需从“知识传授者”转型为“智能教育架构师”,在技术应用中注重人文关怀与伦理反思,学校要加强培养兼具数字素养与人文精神的新型人才。
黄同作总结讲话。他首先对王超学教授精彩讲授表示感谢。他强调,教师们要将所学所闻引入课堂,打开思路,不断提升自身的数字素养,具备构建网络交互式学习共同体的能力。